英国立博集团做的好就会变成社区的“第二个客厅”,运营的差,最后就变成了一个闲置的空间
当我们走进开发商的样板段时,总会对架空层多了一些美好幻想,但真正交付后用起来,大部分却显得不太如人意
不论是豪宅项目还是普通住宅项目,架空层泛会所已经越来越常见了,尤其在南方,一楼潮湿,大部分都做成了架空层
根据克而瑞的数据,我们发现2020年所有在售项目中,设计有架空层的比例达到了58%
由于大部分架空层结构墙体多且杂乱、空间零散且大小不一,设计使用就比较有难度,所以在过去不太受到重视
过了二十多年之后,开发商才开始把架空层打造成社交活动空间,做架空层本质上也是为了好卖
毕竟一楼的位置比较尴尬,特别是南方城市,气候比较潮湿加上梅雨季节,住在一楼总会有种潮潮的感觉
但往往就变成了一个同质化的空间,大同小异的书吧、茶室、儿童娱乐区,除此之外好像就没了
有的还存在一些问题,空间太封闭观赏性不强,甚至为了做架空层而做架空层,层高和功能划分不太合理
有的虽然还保持着泛会所的空间,但基本没有什么实用性,也没有什么美观性的存在
比如有儿童路演台但没有人组织活动,有水景但维护不好,很多架空层会摆几个健身器材或者儿童玩耍设施,但旁边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,容易出现安全隐患
当架空层关掉了滤镜,最真实的结局要么用于堆放乱七八糟的杂物,要不就是停满了小区业主的电动车、自行车
给人的感觉杂乱无章,不但影响通行,还破坏了小区的整体形象。这也是架空层的一大痛点
先不说开发商从设计到建造架空层花了多少钱,单单是架空层占用这一层,等于牺牲掉了几套可售房源,这个成本就太大了
一线城市是很少做架空层的,除了一些豪宅项目会做泛会所空间,一般住宅是很少规划的
即便规划,也只有一栋或者两栋楼,不会出现全楼栋都做架空层,成本过高是主要原因
比如上海,一套房动辄几百万上千万,如果小区做了架空层等于少卖了几套房,这么算下来开发商是牺牲了很大一部分利益的
一层架空层泛会所和会所最大的不同,就是会所是带盈利性质的,而架空层属于免费开放的空间,纯碎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空间
譬如几大高成本项目:中央空调、新风等能耗费;保洁、接待、管理人员的工资;各项应急措施的准备等等
这样不出家门就可以满足健身需求,业主也可以约着邻居一起到楼下打打球聊聊天
一般老人和小孩待在小区的时间最多,为了保证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,活动空间最好增加一些防护设计
需要花一些人力和成本把小区居民吸引到架空层泛会所里面,比方说多组织一些社区活动,亲子活动、书法比赛等等这些能够提高居民参与度的活动
最好要有空调,可以想象一下在35度高温的夏天,如果没有空调大家又怎么会待得住呢
最先要保证的是功能实用,能够满足日常需求。各个功能区要适合全年龄段使用,小孩的娱乐区,老年人的棋室以及年轻人的会客厅都是标配
其中,东原印未来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,一层架空层的空间是打开的,采用的是开放式
它牺牲了一层空间,做成了架空层,设置了“原聚场”、“东东健身”、“平安好医生”等多个主题空间
因为东原最注重的是空间营造与用户体验,业主在东原的社区里,能够拥有足够丰富的生活场景,以及丰富社交平台
这个项目呈现了丰富的功能区,书吧、茶艺区、会客厅、棋室等不同功能区,也都做了各具特色的装修
比如书吧这样需要相对私密安静的空间就做了全封闭,而且里面有空调和wifi,绝对称得上是年轻人最爱的空间了
引入物业在运营,才能让业主走进这个空间真正用起来,且能够保持整洁的环境和良好的秩序
还增加了人性化的服务,也只有这样架空层,才能真正贴近我们需要的泛会所空间
所以你们小区里的架空层,最后都用起来了么,还是在交付后就无人管理,变成鸡肋空间了?